【博狗扑克(bogoupoker.com)报道】
区块链项目基础设施薄弱,开发环境不友好是困扰从业者很久的两个问题。目前很多项目的白皮书对于项目的应用场景也进行了介绍,但受制于基础设施原因,并没有办法实现,或者即使实现了,也无法达到商用的要求。互联网应用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区块链投资都迅速蓝海变成红海的时候,除了比特币本身之外区块链技术还没有一个杀手级应用出现在市场上。大规模应用什么时候可以出现,区块链除了话题和炒币,到底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怎样的价值?大家的心里始终存着一个问号。
跑不起来的DApp
早期的以太猫、最近的Fomo3D称得上是区块链技术的代表性应用,然而,即使是这些“爆款”,各自仅仅也只有几千用户而已。小到链上承载的用户、并发的级别,大到整个区块链的开发环境、记账的逻辑,各个环节显得相当原始和脆弱。分布式系统的优点显而易见,但交易速度慢、应用体验差,用户门槛高,让DApp的落地和普及过程始终困难重重。
Fomo3D、以太猫这样的应用,用户量稍微增长就把整个操作系统挤爆,那么区块链技术对于用户的价值又从何体现呢?这在传统互联网中是不可想象的。还有不时报出的各种漏洞,各种被攻击、延迟,仿佛不稳定、不靠谱是区块链领域的常态。互联网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步入中年阶段,移动互联网业也已步入青春期,而提到起步没多久的区块链这个“学龄儿童”,“不成熟”、“难用”是开发者最容易想起的词。
做了很久的互联网的应用,刚刚涉足区块链领域的朱达欣和封林毅萌生了搭建好一个足够冗余、可用的基础设施的想法。基于充足可用的基础设施资源,搭建一个更友好的开发环境、提供更集中的计算资源,DApp的落地和普及才能真正可行。
Sp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朱达欣
说到这里就要回到理论基础,或者说是技术模型的层面的问题了。如果我们回到本源,就会发现区块链技术是P2P网络、密码学和博弈论三门学科的集合体。我们先从本体P2P网络这部分开始分析,目前区块链行业中号称为存储基础设施网络的IPFS协议实际上是基于完全分布式的节点网络拓扑的。打个比方,它可能就是互联网最早期的BT。BT网络是完全分布式的,这就意味着,无论1、它不需要任何第三方节点去处理文件的存取逻辑,2、无论是否存在工作量证明,网络文件理论上都是可访问的。
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三个问题。
一是可用性的问题。这个涵盖了可靠性的意思,并不是每次用户想去访问一个文件的时候都能一定访问得到,早期用过BT的人都会有这种体验。当用户想访问特定文件的时候,网络里面并不一定有节点来提供服务。这就意味着网络在可靠性上始终存疑。
二是效率的问题。理论上,P2P网络里的节点和文件越多,其总体的效率就越高。但如果从微观来看,假设在同一时间,或者说很短的时间内,有大量用户去访问一个特定的文件,而这个文件在整个P2P网络里面又可能只有一个节点上存储一份拷贝,那么存储这份拷贝的节点,就有可能会遭遇性能瓶颈:它处理不过来那么多的请求,更不要说去做这个文件的的规模P2P分发了。这样来看,它的商用效率就注定了不会太高,尤其是如果遇上突发的大流量访问,这个时候,它反而是有可能拒绝服务的。
三是工作证明的问题。IPFS背后的组织Filecoin设计了多种复杂的算法,试图证明某个文件在特定时间内在某个IPFS网络节点上一定存在。然而虚拟机等工程技术的存在,使得单纯从算法层面去证明文件的物理存在是不可能的:总有网络工程办法使得节点有可能提供假的工作证明。因而耗费大量的系统资源去通过算法来提供工作证明这件事本身就变得毫无意义。
区块链项目从理论模型到工程实现的困境
许多区块链项目的白皮书读起来非常高大上,提出一套或者几套复杂的、无人能懂的理论或者算法模型,加上区块链的概念后套用在某个应用场景之内。但是往往避而不谈工程实现的路径图,或者是笼统地表示“三年内一定能落地”。
这在做过大规模P2P网络工程实现的Spacebook团队看来,恰恰是这些项目的劣势。因为,节点的拓扑越复杂,分布越广,承载的应用逻辑越多,分布式系统的基础设计就应该越简单。否则,实现过程中只会遇到一个又一个、一层又一层的逻辑陷阱,程序补丁摞补丁的最后结果一定是系统变得无比繁杂,无法使用。
“P2P网络应该算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的典型吧”,朱达欣对雷锋网说。纵观P2P技术的整个发展史,BT网络是早期应用的典型,然而将P2P技术大规模应用在商业系统上,承载每天过亿的用户并提供可靠服务,只有三家中国公司做到了(腾讯、迅雷和快播)。负责过QQ音乐、腾讯视频,担任过快播CEO的朱达欣,跟雷锋网聊起P2P技术的发展史时如数家珍。
“新一代的程序员很少接触过P2P技术,因为P2P网络的大规模商用本来就只有这几家公司在做,而且在2008年之后P2P技术基本上就定型了,后面都是对它的持续优化,比如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优化,不同网络节点之间的穿透性,整个P2P网络峰值流量的削峰,等等。国外的网络环境普遍更好,应用开发上也基本很少考虑P2P方式的实现。到了移动互联网阶段,就更少有人会从一开始考虑采用P2P技术。所以真正应用过P2P核心技术的只有很少数的程序员,而且基本上都是十几年前就在写代码的人。很多人一听P2P就以为是个很复杂的网络,那么多的节点,那么多人的访问,该怎么处理。实际上大道至简,越简单的系统才能越普及。”
Spacebook的初心
用成熟的商用级P2P技术来构建区块链的可信基础设施,基于节点间数据的流转来实现吞吐量证明,将计算和网络资源抽象化、通证化,在此基础上提供智能化、区块链开发者友好的分布式开发和部署环境,是Spacebook项目诞生的初衷。坚实的技术底子,加上成功的互联网产品背景,Spacebook夯实区块链基础设施的脚步似乎显得更加扎实。
Spacebook团队认为,DApp想要落地,有足够数量的开发者固然重要,但更离不开的是基础设施和中间件的齐备。就像移动互联网的各种应用普及,前提是有覆盖足够广泛的4G移动网络和各种中间件(智能手机终端、iOS和安卓操作系统、Appstore等分发渠道、第三方支付)的齐备一样,脱离基础设施和中间件谈论DApp的开发落地是相当务虚的一件事。
“我们认为商用P2P技术架构的成熟度和可靠性是很适合用来搭建区块链应用的基础设施的。当然我们也不是盲目乐观,因为区块链不仅仅是P2P,还有很多密码学和博弈论的知识,任何一个成功的项目都必须充分考虑这三个领域知识的交叉掌握。我们也经历了一个掌握理论、提出论证模型、推翻再重建、再推翻再重建的过程。这个过程里面,我们与许多各自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度的交流,论证各种可能的设计取向,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与此同时,我们也尝试着跟其他DApp开发团队一起尝试去搭建一些DApp应用,看看开发过程里面会遇到什么样具体的问题和困难,这样对于DApp开发者的需求才会有更深度的理解。”
新长征的第一步
Spacebook第一期网络实际上是一个分布式计算网络和区块链网络的叠加混合模式(Hybrid)。分布式计算网络基于一套智能调度网络完成各类计算及存储任务逻辑,而一套区块链网络则完成基于实际吞吐量的贡献证明(Proof-of-Traffic)共识机制,通过智能合约发放Token激励,并完成链上交易。Spacebook第一期网络的目标是为区块链应用程序开发者提供一个具有QoS质量保证的、高效安全的、区块链友好的分布式计算平台。无论区块链应用程序开发者基于何种公链开发应用,理论上都可以选择Spacebook作为低成本、可靠、安全高效的文件和数据存储及传输基础设施。布设在全球各地的高性能超级节点和调度节点一起,能够自动高效地完成热门文件在全球的自动部署、分发和用户访问请求。
至于区块链技术上经常被各个公链用来比对的每秒交易次数方面,与众多鼓吹高TPS的区块链项目比,Spacebook显得务实得多。朱达欣认为,对于Spacebook来说,前期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先让基础设施逐渐完备起来,使 DApp有足够的计算资源、存储带宽可以使用,否则即使能承载更高的交易次数,以EOS RAM为代表的系统资源价格波动剧烈、炒作氛围过浓、相对开发者来说并不友好的问题还是会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Spacebook不是一条公链。它是比公链更底层的,自带基础设施的存储和传输层。
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基础设施体系。Spacebook目前已经开始在8-10个国家与当地运营商,IDC等合作伙伴一起建立初步的基础设施网络,并在全球范围开启了超级节点的竞选活动。10月底,Spacebook将上线测试网络。与此同时,Spacebook正在筹备北美研发中心,依靠北美的开发者资源解决对不同公链共识算法的支持,把虚拟机、钱包等中间件加入到生态体系中,同时从北美开始DApp开发者社区的建设。如果一切顺利,一个兼顾效率、成本和可靠性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体系在3-5个月内就会浮出水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被问及如何面对后续的可能竞争者时,朱达欣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表示,非常欢迎更多的人参与到区块链基础设施这个领域中来。Spacebook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行业解决方案,只有更多的人提出了更多的方案,基础设施才能被夯实,区块链才会真正实现商用。在此之上,当大用户量的用例真正出现和普及的时候,区块链技术和区块链产业才能算真正落地,整个行业才能从炒币的怪圈中走出来,走向正轨。DApp到底是泡沫还是革命,也不会是一个未知数。
本文作者系Fank、杨锴。